氢能产业发展前景日益清晰

氢能产业持续升温,我国着力布局氢能产业,为氢能技术与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日前,十三部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老旧运营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老旧机车淘汰更新、标准提升等方面作出规划,其中,氢能被多次提及。

image.png

国家层面已出台了多项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系统构建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氢能产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

此外,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和《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四大节能降碳行动计划,4个文件均涉及氢能相关内容。

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发布了促进氢能或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拟建设的绿氢产能规模已经超过100万吨。有研究报告称,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正进入快速成长的新时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氢国和氢气消费国,预计到2024年底,中国将安装约2.5千兆瓦的制氢用电解槽,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氢能市场的领导地位。

氢能产业是我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业内指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要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应用场景打造等核心任务,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上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政策密集发力和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中国的氢能储供、加氢机和燃料电池等环节正迎来系统性变革。特别是储氢瓶技术的升级,从传统的I型、Ⅱ型、III型向更先进、更高质量的碳纤维IV型瓶转变,不仅提高了储氢密度,还降低了成本,为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image.png

氢能产业下游的应用场景涵盖了交通、工业、建筑和电力等诸多领域。其中,交通运输和工业制造是当前氢能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到2060年,我国氢能需求预计达1.3亿吨,交通运输领域将逐年扩大规模达到31%;在相应配套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居世界第一。

交通领域率先刮起“氢”风,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各地氢能产业应用的重要突破口。商用车已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主流。多家企业已成功将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于氢能重卡,并投入钢铁运输、货运物流、客运交通等运营示范场景,推动了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进程。

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结合绿氢制甲醇、绿氢冶金、绿氢供电供热等多种应用场景,积极发展绿氢产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逐步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社会系统工程。

尽管氢能应用正在不断扩展,但业内专家指出,氢能要提升价格优势,仍需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并加快规模化应用,拓展应用场景。目前,氢燃料电池已在低空飞行器、储能电站等场景有所探索,而绿氢和工业副产氢在船舶、石化、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应用也在逐步推进。

image.png

然而,氢能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氢能储运成本较高、加氢站审批建设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仍是制约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关键因素。但从中长期来看,业内普遍认为高速干线运输的物流场景是氢能应用实现商业模式突破的重要领域,而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是保持燃料电池技术领先性、实现规模化降本和全面推广的关键。业内专家表示,要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化工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确保氢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氢能产业已逐步进入技术攻坚关键阶段,绿氢制取、氢燃料电池、大流量加氢站控制系统等技术取得显著突破。我国单氟制氢能力稳步提升,能耗持续下降,自制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快速进步,建成加氢站超过450种,位居全球第一;35兆帕智能快速加氢机和70兆帕加氢站技术逐步突破,200千瓦以上燃料电池堆逐步投向市场。

氢能既是新兴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多位专家表示,氢能产业是我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氢能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转自(元一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