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氢能国际化合作,共谋绿色能源发展投融资新篇章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并在政策、科研、市场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以推动氢能的商业化进程。

12月15日,普华永道与中国城燃氢盟联合举办的“氢能国际合作及投融资研讨会”在普华永道上海办公室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以连接氢能行业领袖和投资者,分享最新的行业信息,探讨国际合作和投融资的机会,共同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

普华永道与中国城燃氢盟特邀百余位氢能业界知名企业和投资人参与,并在线同步直播。研讨会由五大氢能主题分享,投融资委员会点评以及氢能投融资及国际合作座谈组成,围绕“国际合作促进氢能发展”这一主题,探讨了未来氢能产业国际合作与投融资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深度交流、学习和合作的机会,寻找氢能行业发展中的机会,同时也为未来的投融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见。

全球氢能发展主题与案例分享

普华永道全球氢能中心负责人

Jürgen Peterseim博士:

作为未来重要的能源载体,氢有望在工业、交通和发电等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Jürgen博士指出,大规模部署低碳技术,特别是氢能的广泛应用,对实现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而政策、资本、绿电规模的增长和脱碳需求这四大因素,正驱动全球绿氢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制氢成本方面,绿电成本的长期下降趋势以及包括“碳差价合约”在内政策工具的出台是促进制氢成本进一步降低的重要推手。此外,氢在能源领域外也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分享涵盖了航空、航运、钢铁、绿色甲醇和水泥等行业的案例,众多新兴企业和老牌龙头企业都通过绿氢的应用迈出了脱碳的关键一步。随着绿氢成本进一步下降,上述化工、航运等领域将逐步实现脱碳及可持续发展。

氢能化工领域应用及制备纯化技术进展

西南化工变压吸附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管英富:

1704266438522.jpg

在我国目前的能源与工业体系中,氢气无论是作为一种原料还是能源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在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电子、医疗等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正向着绿色、低碳、清洁化的方向发展。氢气,作为一种有着高热值特点的清洁燃料,同时也是工业体系中的重要原材料。特别是在化工领域,氢气能够应用在如炼油、化工制备氨与甲醇等领域中。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进步,氢气在化工领域应用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而在氢气能够作为产品直接应用于加氢站和作为化工原料前,分离纯化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目前主流技术以变压吸附(PSA)技术为主,可能结合催化反应、化学吸附等定向纯化方法。

国内外加氢站及固态储氢应用现状分享

氢枫(中国)副总经理宣锋:

氢储运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而在加氢技术方面,目前海外与中国的水平基本持平。”

结合国内外市场现状和中国业务,重点从氢能的储运和加注领域进行了分析。近些年,中国氢储运技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受限于审批和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管道运输正处于发展瓶颈。和传统的高压气态运输相比,固态储氢解决了氢气的长时间、大容量、跨距离运输问题,其储氢密度是高压储氢的三倍,运输成本能够下降约30%-50%左右。而在加氢领域,海外与中国加氢技术水平基本持平,各有侧重。国内的加氢站在建设规模方面更具优势,而应用场景更能够覆盖重卡及物流车领域。随着国内的加氢站建设质量以及技术进一步的提升,批量化生产会让成本优势变得十分明显。

多源制氢方式市场及应用分享

上海亿维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蕾:

短期来看,煤制氢在中国市场仍然具有成本优势;但是伴随技术的发展,绿氢将不断渗透,成为主流制氢路径。”

当前,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下,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规划建设加氢基础设施,由此也带动了上游制氢端的快速成长。目前在制氢技术方面有三大主流路径,分别为:化石燃料制氢(灰氢)、工业副产氢(蓝氢)和电解水制氢(绿氢)。与此同时,许多新兴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如核能制氢、生物质制氢等,可以和主流方式耦合制氢的技术也在发展当中。其中,生物质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氢能源是未来理想的能源载体。生物质生长周期短,产量巨大,作为能源利用时,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为零,因此被视为非常有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而在制氢设备方面,箱式制氢机是目前新兴发展方向。其具有运输便捷、现场安装便捷、转运便捷、启停便捷等特点,在分布式建筑燃料电池等应用场景相较传统大体积固定设备更具优势。

image.png

氢能产业全球布局分享

沙特国际电力与水务公司(AWCA)高级经理梅林:

我们非常看好氢气及化学衍生品氨、醇、航空煤油在下游脱碳的应用,无论是工业脱碳还是交通运输脱碳,我们认为未来有非常巨大市场需求,同时我们也十分关注包括氢气及化学衍生品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

现今,国际资本在氢能领域的核心力量主要集中在对上游风光资源的布局和开发上,而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则是朝着向下游如绿氢制备,到绿色化工等领域延伸,以期实现产业链方面的协同。这种商业模式的突出代表就是NEOM绿氢一体化综合利用体系,将先进高效的绿氢产业链技术进行整合,在风光资源充沛的地区,提供化工绿色解决方案并且实现绿氢的规模化使用。上游由风能和光伏提供绿色电力;中游电解水制氢,并辅以空气捕捉和分离技术提取氮气,合成方便储运的绿氨;再经由全球运输网络分配到各个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工业脱碳以及绿氢、绿氨的需求十分广泛,无论是欧美的绿氢终端用户还是日韩的具有脱碳需求的企业,都是绿氢产业链优质的下游客户,寻找与有实力能够进行长期绿氢供应的企业合作是项目的关键。在供应链上,企业可以和物流公司和港口等环节签订长期协议,保证项目的最终收益,提高项目稳定性。

氢能行业投资机会与挑战嘉宾分享环节

继主题分享之后,由中国城燃氢盟秘书长、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主持氢能投融资机遇与挑战的专谈,旨在分享行业专家从宏观产业至重点产业链环节的多视角的投融资观察。

主题:氢能行业整体的投资机会与挑战

中石化资本董事总经理孙荣涛:

企业在布局氢能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本化路径的可行性和时间的规划。”

氢能产业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现在回望过去和展望未来要注意阶段性。在过去,以交通能源为抓手的氢能在“制储运加用”五大领域的发展基本齐平;而今年,由于绿氢的化工原料属性逐渐被重视,氢能前端成为了投资热点。未来,制氢端先行发展所带来的的规模效益会带动氢能中游和下游的发展。

就投资机会而言,在制氢端,短期机会在碱性电解槽(ALK),而中长期机会在质子交换膜(PEM)和固体氧化物制氢(SOEC)。而电解槽生产的核心材料与核心装备会成为下一步的投资热点,其中隔膜、电极等值得关注。在储运端,虽然现在高压气态储运占主导地位,但是未来氢能储运的发展一定是多样化的,不同储运应对不同场景,与下游应用协同发展。而在使用端,交通作为能源的第一抓手,是最早提出且现在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领域。在小周期时,技术实力雄厚,下游资源丰厚,估值合理的氢能企业尤其值得关注。

image.png

主题:氢能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水木易德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李罡:

精准投资,深度孵化,生态投资。聚焦核心应用场景,挖掘客户价值。”

我们将氢能划分为一个供应量和三个应用链,供应链包括“制储运加”,应用链则指的是是“交通”,“工业”和“建筑分布式能源”三大领域。

目前,能够承受更高氢气成本的“交通行业”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领域。在锂电池时代,中国政府在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中就涵盖氢燃料电池,2021年,财政部等五部门批复了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5大城市群,共41个城市启动示范推广工作。发展到现在,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8197辆,仅次于韩国的3.4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累计建成加氢站417座,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结合现阶段利用中国相对丰富的副产氢气资源,已经可在氢气有经济性区域的部分应用场景形成商用车交通领域氢能应用的闭环。而在工业领域,由于传统石化行业有自己的氢气供应,目前国央企更多地承担着“可再生能源——绿氢——绿色化工“链路的打造。最后,建筑等分布式应用是更长周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由于氢能的产业链很长,下游应用场景纷繁复杂,投资企业需要聚焦应用场景,通过产业链协同,将技术在产业价值链上耦合创新,穿透特定应用场景的商业价值,可拉动整个产业链的成长,并进一步降低成本。李罡指出,氢能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应用场景渐次展开,产业生态发展循环往复持续数十年的过程。企业需战略聚焦,针对目标市场构建核心竞争力,并拥抱生态协同。同时需要合理管控企业估值,维持经营现金流,理性规划融资经营流程,从而坚持到迎来行业大规模商业化的风口。

主题:燃料电池未来技术突破口和随之而来的投资机遇

神力科技总经理戴威:

只要有量,燃料电池成本就可以大幅降低,我们对现在的燃料电池行业非常有信心,一定可以比现在的柴油发电机便宜。”

凡是与发电相关的领域都是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而燃料电池在长途重载或重度使用等场景下更有优势。在交通领域的具象化体现就是氢能重卡,氢能燃料电池能代替锂电给出长途重载卡车的解决方案。再过两三年的时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规模效应的提升,氢能在重卡一定会有更多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氢能是良好的长时间、跨周期储能载体,燃料电池在有储能需求的发电场景下的应用也有优势。目前,应用应该围绕能源转。在氢气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的地区推广燃料电池产品。

氢能投融资及全球化“座谈”环节

  最后,论坛落足于全球合作大主题,邀请在全球化富有经验的企业嘉宾进行分享,深化中国氢能企业向全球化转型的思考。

image.png

主题:氢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思考

上海舜华新能源董事长助理、

战略合作与市场部总经理黄刚:

国际化是氢能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从而也可以提高企业自身产品的品牌度和竞争力。第二,国际化可以降低成本。因为氢能产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国际合作,企业之间可以分担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和市场推广成本。第三,国际化能够实现技术共享。氢能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研发和创新,通过国际合作,使企业间获取技术资源,加速研发创新进程。最后,通过国际化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政策的支持,使企业能够享受到不同国家政策的优惠和支持。

主题: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布局时面临的技术规范方面的最大壁垒

T V莱茵工业服务与信息安全大中华区氢能解决方案经理傅花宁:

中国企业有使命感,有热情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大家一起联合起来,相信在氢能领域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都会有我们中国企业的身影”

从第三方认证的角度来看,氢能企业在技术规范方面主要面临两点挑战。首先,氢能装备很多都是系统集成的成套设备,存在跨学科,多种专业的技术知识,设备厂家缺乏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次,虽然产品有对应的技术标准,但有些国内缺乏型式试验机构,产品的测试项目较多,同时存在跨专业的技术要求,很难在一个实验室完成,加上测试成本高昂,有些标准的执行存在一定的难度!氢能行业是个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需要很多有使命,有担当的企业和人士一起共同努力,突破困难,方有较快发展。

主题:针对供应链本土化的问题,各国与地区对于本土能源项目都提出了供应链本土化的政策与提案。对于装备企业来说,如何做好对应准备和全球布局

普华永道中国能源、基础设施及矿业并购交易主管合伙人翟黎明:

在这个所谓‘逆全球化’的时代,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仍然应该坚持国际合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是目前东西方主要国家为数不多的重要共识,对中国新能源企业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以“新三样”(光伏电池、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已经在海外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中国企业从传统对外出口和海外工程的经营模式到真正在海外生存立足、发展壮大,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本土供应链体系。改变原来依赖外派员工、追求100%控股的集中管控模式 —— 改为谋求当地市场和生态圈的深度融入,完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寻找更多在当地有渠道、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同时建立一支真正国际化、扎根于海外的团队。

翟黎明:“普华永道中国作为一家本土的服务机构,依托遍及全球的海外网络,我们将与中国优秀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站在一起,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帮助中资企业在海外加速落地发展,真正实现国际化目标。”

普华永道中国团队携手欧洲团队将于2024年1月份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地与共同举办国际新能源产业线下交流闭门会,围绕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和《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助力欧洲企业和中资企业能够利用本土优势合作共赢。

普华永道氢能板块服务

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2022年全年,在受到资本市场及国际不稳定因素影响下,氢能产业链交易总金额达93亿;从投资领域来看,燃料电池系统、电堆领域融资仍占绝对主流,融资轮次逐步后移,融资金额占已披露总融资额91%。国家政策支持示范城市群交通应用落地、能源系统及企业的脱碳需求为主要驱动因素。面向氢能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普华永道洞悉其成长各阶段的不同痛点,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普华永道为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在氢能行业,普华永道与世界能源理事会开展了全球创新合作,与政策制定者和领先的行业参与者共同促进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在2021年共同发布了《吹响氢能时代集结号》的系列报告。普华永道致力于利用全方位优势,促进氢能行业优秀企业与投资机构的交流合作,打造发展创新的专业服务平台。基于近年来在氢能领域专业服务经验,助力全生命周期企业成长,提供包括投融资财务顾问、市场研究、商业及财税尽职调查、税务筹划、上市审计等服务。

(转自同花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