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华社、人民日报等7家“央媒”集体呼吁为低速电动车“正名”

《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立项已久,然而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原定于今年三月推出的“新国标”,却至今迟迟没有出台。经过今年“两会”的热议,低速电动车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等集体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


央视也在新闻中直言:我们的管理办法也要适应多元化的市场,我们希望这个政策有点弹性。可见中央电视台对低速电动车的发展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而作为关乎亿万底层百姓的民生产业,低速电动车由于政策原因,其身份、地位长期处在“灰色地带”,其发展又屡屡遭遇不公平对待甚至非法打压。最近,连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都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发文声援。


【新华社】小型电动车:该禁“上路”还是给“出路”?


1、低速行业标准和监管政策的缺失,再加上数量迅速扩张,可能造成城市交通管理的“破窗效应”,建议尽快为小型电动车指明“出路”


2、改变无序状态“一禁了之”不现实



【人民日报】低速电动车,应疏堵结合 “正名”上牌上路


现状:市场需求旺盛,但不“合法”

探索:疏堵结合,“正名”上牌上路

建议:建立国家标准,实现优胜劣汰


【中国日报】低速电动车发展已成“民生工程”,政策走向考验决策层智慧


“中南海要始终直达人民群众”,言犹在耳。

规范化需求迫在眉睫,新国标不宜简单一刀切



【光明日报】莫让低速电动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几乎没有人会对加强低速电动车的管理提出异议,关键是如何加强管理,加强到何种地步。


制定标准:一味求高,还是“跳一跳,够得着”?


适当的标准,应该是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标准,不脱离过去发展方向,而不是另起炉灶的一个全新标准。



【中国青年报】低速电动车新国标"不能无限拔高指标"


微型电动车作为从农用三轮车发展而来的新兴事物,新国标制定应当符合现有产业实际、产品特性和市场环境,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不能无限拔高指标,甚至将其纳入汽车管理。



【工人日报】社会老龄程度日益加深,老年群体的代步出行已呈刚性需求


真正治理好代步车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到位。质检部门要把好生产质量关,对不符合标准的老年代步车禁止生产;工商部门要把好销售关,交管部门要把好上路关。


【法制日报】低速电动车也能出精品


在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两三万元左右价格的低速电动车满足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


今标准未定,举国纷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希望更多的电动车人团结起来,不再选择沉默,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最强音。



《新能源纵横》网,时效最快的新能源汽车杂志,微信公众号:XNY77777